随着BIM等级考试三级首次开考,五个试点城市对于BIM技术的发展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而除了北上广三个常见的城市之外,成都也成为了首次BIM考试的试点城市,预示着BIM技术成都未来的发展前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BIM技术在成都的应用案例都有怎么样的成果吧。随着BIM技术在行业中的各个专业发展,机电专业、幕墙设计专业以及许多专业工程师,都有了全新的设计思路与施工方案。而今天,我们就让看看建筑行业中最为传统的土建是如何被BIM技术所影响的额,来看看BIM技术是如何在土建安装中应用的。
一、项目简介
本工程位于成都天府新区核心门户位置,紧邻武汉路地铁站,项目分三期建设,分别由三栋超高层组成,正在建设的为一、二期,分别由1栋1单元(216.5m)、1栋2单元(236.9m)、1栋2单元(9.15m)组成,一、二期总建筑面积210994.88m2,本工程建设单位为成都花园城蔚蓝卡地亚置业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为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监理单位为四川省城市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施工总包单位为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二、现阶段BIM技术应用
由于本项目正在进行施工,BIM工作随着项目的推进来进行,目前已完成建筑、结构、机电BIM模型、钢结构模型深化1栋1单元已完成至13层、2栋已完成至6层,机电管线综合已完成地下一、二层,前期机电预留、预埋工作已完成,且已指导现场施工。
利用BIM三维可视化特点,项目部进行了三维图纸校审,提前发现图纸的错、漏、碰、缺,减少了后期发生的图纸变更。
由于本项目场地条件有限,地下室范围大且地下室施工阶段基坑采用自然放坡,场内可利用空间小,合理布置动态的施工现场是一大难点,在开工前,我们利用企业参数化族库对不同施工阶段的零件设施进行立体规划,并基于模型对布置方案进行展示、讨论及优化,做到现场场地合理利用,提倡绿色、环保、文明施工。
本项目的型钢梁和型钢柱搭接十分复杂,型钢梁和型钢柱交叉部位钢筋数量多且直径大,施工难度大,如何确定型钢柱的穿孔位置以及钢筋的穿插方式是项目的施工重难点,项目BIM团队对型钢柱与型钢梁关键节点部位进行三维建模,经过优化后,确定了型钢柱的加劲肋。
BIM团队根据安全防护及爬架施工方案,完成了三维方案演示,依次验证爬架机位布置的合理性、安全防护的可行性,提前发现危险源,以便后期指导材料计划和现场维护。
本项目机电专业系统复杂,空间交叉施工多,专业间的协调管理要求高,如何合理的安排机电各专业的施工以及管线设备的排布是本工程的重难点,项目BIM团队利用BIM技术将地下室复杂结构进行了精细建模,并通过检测碰撞发现了150处碰撞点,最终利用模型输出综合管线、剖面、预留洞图纸进行施工。
本项目涉及高支模区域部分,BIM团队利用三维软件,通过高支模方案建立三维模型,直观体现斜板、斜梁、异型平面结构主次梁相交位置,利用模型可以让专家在方案论证时,各个方向查看工程参数。
通过本项目前期BIM应用,可视化审图共发现图面问题300余处,减少了30%返工。利用碰撞检测解决了300余处碰撞点,节约了20%的工期进度,钢结构深化设计。避免钢结构损失,节约了施工成本,关键性施工工序BIM转化,增强了施工管理的全面性。现场精细化协同管理,提高了施工协调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
在实际应用中,BIM技术并不能迅速解决土建人员在设计或者施工上的问题,它所能解决的还是参见团队之间的纠纷与不协调问题。通过BIM模型与BIM技术的相关一系列应对方法,在土建安装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采用更加协调的方案,帮助整体工程获得质的飞跃。BIM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以说是毋庸置疑的,而随着BIM考试的增多,我们如今也会有越来越多的BIM人才进入到建筑行业当中。